回目录 秀莎网 |
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在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报告》。 在重庆这样的大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决策。认真搞好这个改革试点,对于进一步搞活和开发我国西南的经济,探索军工生产和民用生产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及如何组织好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是各种经济关系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多方面的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充分走群众路线,注意经济效益,找出最佳的改革方案,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务必把试点工作搞好。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和派出得力干部协同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参加和领导改革试点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报告中央、国务院。 (1983年1月10日) 送上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请审阅。 根据四川三线建设已形成相当规模,军事工业能力很大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必须解决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管理体制(包括军民结合、外贸、财政、税收等体制)等问题。建议中央、国务院尽快批准这个报告,并派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来川,帮助我们进行规划,组织实施。 (1983年1月10日)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批示,国家体改委、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下旬到重庆,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交换了意见。大家认为,在重庆这样的城市进行试点,涉及的问题很多、很复杂,需要先把一些原则问题明确起来,经过批准后,再制订具体方案,逐步实施。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将讨论的情况整理、归纳为以下几条意见,请省委、省政府并转报中央、国务院审批。 一、重庆进行综合改革试点要达到的目标 这次在重庆进行改革试点,目的是要达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发挥城市的作用,特别要着重发挥大中城市在组织经济方面的作用”,“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为此,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重庆的经济和地理的特点,明确重庆这一经济中心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大家认为,重庆在历史上就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方有密切的经济联系,是与海外进行经济往来的内河口岸。解放以后,重庆的经济实力和交通条件比之过去有了巨大发展,一九八0年又重新辟为外贸港口。但由于长期实行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管理经济的体制,重庆的经济中心作用被大大削弱了。这次改革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的方针,充分发挥重庆的经济和地理优势,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划,打通重庆对海外的直接经济联系,加强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形成以重庆为依托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内外贸易、科学技术、金融事业等综合发展的开放型的经济区。具体来说: 第一,发挥重庆资源和设备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基础工业。重庆拥有煤炭、天然气等重要能源,有非金属矿等重要资源,以及长江、嘉陵江等丰富的水源;钢铁工业品种比较齐全,产量有一定规模,铝加工业能力很大,化学原料工业有相当基础,天然气化工有很大发展前途,水泥等建筑材料工业有很好的发展条件,是一个基础工业力量比较强大的城市。今后除继续发挥本身的优势外,还应打破行政区划,促进重庆的钢铁、铝加工、烧碱等企业与川西、贵州地区的有关企业协作、联合,互能有无,使基础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发挥重庆机械工业的优势,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重庆拥有机械工业企业一千多个,固定资产二十六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军工企业拥有较好的设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重庆机械工业应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军民结合,使已有的机电产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并不断搞好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机电产品,更好地为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三,发挥重庆地区农业和已形成的轻纺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食品工业和其它轻纺工业。重庆及其周围地区农业比较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工业原料如维尼纶等工业规模较大;同时棉、麻、丝、毛等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罐头、饮料等食品工业都有较长的历史,日用化工和日用机电产品也有一定的基础,今后重庆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积极推进经济区内的农业现代化事业,保证农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并与周围地区广泛进行协作、联合,大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轻纺产品,供应市场。 第四,发挥重庆科学技术的优势,把先进技术吸收进来,扩散出去。重庆国防工业多,科研单位多,大专院校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是一大潜在优势。在改革的基础上,应把各方面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围绕重点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向民用转移,沿海和国外科技向内地转移,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转移。 第五,发挥重庆水陆交通枢纽的作用,促进内外贸易的发展。重庆地处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又是成渝、川黔、襄渝三条铁路和几条公路的交汇点,是西南的电讯中心,与全国重要城市都有航空往来。重庆长江航运,上达泸州、宜宾(金沙江开发后,还可到达渡口市),下连万县、宜昌、沙市、武汉直至上海,重庆居于这个链条的中间环节。将来开辟重庆到沿海各城市和港澳等地的航线后,重庆作为西南物资集散中心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内外贸易将有很大发展。应通过改革积极为此创造条件。 第六,发挥重庆常规兵器工业的优势,积极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为此,重庆在改革中,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管理经济的新路子,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重庆经济中心的作用,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基本方向是: 1.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精神,改革城乡分割、条块分割、领导多头的管理体制,实行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结合、条块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2.在不改变省辖市的行政关系的条件下,给市以相当于省的经济管理权力,由市直接承担完成国家的计划和上缴财政任务的责任。 3.在全国统一计划下,国家对市实行计划单列,由市负责计划的综合平衡,按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积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 4.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统筹安排全民、集体、合营和个体经济,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5.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6.打破地区、部门、城乡的分割状态,在重庆建立商业、物资中心,按经济合理流向组织商品流通,做到货畅其流。 7.全面实行利改税的体制,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制,改革工资奖励制度,克服统收统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弊病。 8.按照党政企合理分工的原则和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管理经济的要求,改革行政管理机构。 近期改革的重点主要是: (一)改进计划体制 1.国家对市实行计划单列。市的主要计划,包括工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能源供应、主要物资和商品的分配收购调拨、劳动工资、财政信贷、对外贸易、科技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等,由国家计委和中央各部单列计划直接下达到市和省。有关计划方面的全国性会议,市作为一个计划单位参加。省管理的计划指标,由省计委统一下达到市计委。 2.市在保证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全市的生产、建设、流通和分配。国家和省分别管的主要物资和商品,在统一计划安排下,实行就地平衡、差额调拨、品种调剂、超产分成。 3.鉴于一九八三年的计划已经确定,建议由中央、省和市有关部门进行一次衔接和协调。 4.改变计划编制程序。除国家和省必须控制的少数指标外,其它的计划指标,市可按上年预计和五年计划的分年数字,提前安排下年计划。 (二)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1.中央各部在渝企业,除铁路、长航、民航、邮电、石油、电力、煤炭、军工和其它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骨干企业外,全部下放市管;省属在渝工业、交通、建筑安装、商业、外贸等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全部下放市管。中央部属未下放的企业,市要负责组织好能源供应和生产协作。 2.在确保完成军工生产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军工企业的民品生产,建议以市为主,会同国防工业有关部委进行规划,并纳入国家计划。民品生产的协作配套,按经济合理的原则,由市就地就近组织。军工的富余能力和科技力量,由市统一安排生产、协作和参加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军工先进技术应用于民用工业,实行有偿转让。 3.为了做好重庆地区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工作,建议由重庆长航分局、铁路分局、民航等部门与市的有关部门一起,组成重庆市运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规划港口、码头、车站、货场、仓库的建设,统筹协调铁路、长航、内河航运、公路、市内运输之间的关系,搞好运力与运量之间的衔接平衡。 (三)改革流通体制 1.商业体制。省在渝的商业和供销二级站。下放与市公司合并,统一收购和调拨商品,积极开辟新的商品销售市场。三级批发机构,应打破行政区划,按合理的经济流向和经济区划建立。同时大力发展工商、农商联营,组织产销一条龙的经济联合体;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跨地区的商商联合经营。 2.物资体制。按照合理流向就地就近组织物资供应。市属企业由市统一供应;对重庆周围地区的县和中央、省属企业所需的计划分配物资,可划转指标,由市供应。市按照经济区域和物资的合理流向建立物资供应网络。大宗物资,尽可能组织企业之间的直达供应和长期定点供应。零星物资,由物资部门设点就地供应。 3.外贸体制。实行国家对市的外贸计划单列,市各外贸公司与经贸部各总公司直接挂钩,盈亏由各总公司统一核算。国家给省的有关外贸方面的管理权,下放给市,由市直接对外谈判、报价、成交、签约、结汇。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辟重庆到港澳等地的直达航线。 (四)改革财政税收金融体制 1.加快利改税的步伐。一九八三年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全面推行征收所得税、税后利润合理分配的制度,其中有条件的直接实行国家征税、资金付费、盈亏自理的办法;对国营小型工商企业,全部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自负盈亏和承包租赁等办法。 2.一九八三年,省对市的财政体制,实行定额上交,增收分成。从一九八四年起采取划分税种的办法,划分中央、省、市的财政收入,实行新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3.建议对在渝所有企业(包括军工)均按销售(营业)收入征收一定比例的城市建设税,相应取消城市建设费和各种摊派费用。 4.建议对市的各个银行,赋予相当于省分行的职权。 (五)改革劳动工资体制 1.改革劳动制度,推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用工形式。企业吸收职工,一律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办法。 2.建立社会劳动保险制度,首先在合同工、新办集体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中试行。 3.改革现行工资奖励制度,建议国家在重庆试点。 (六)适当扩大重庆的行政区范围 除重庆现在领导的四个县外,建议再增加永川专区的八个县和南充专区的华蓥工农区。重庆现有的城区范围要严格控制,积极发展卫星城镇。 三、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改革企业组织结构和经济管理机构 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把省属企业和部分中央企业下放给市以后,要围绕骨干企业、名牌产品、新技术开发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搞好企业的改组联合,把现有“大而全”、“小而全”、分散的企业,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合理化,并相应改革经济管理机构。 企业的改组联合,要立足于打破地区、部门界限,以发挥现有企业潜力为出发点,坚持按照专业化协作、提高经济效益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凡重庆有优势的企业或产品,以重庆为依托,组织经济联合;凡外地有优势,重庆的企业要积极参加外地的经济联合。通过联合,尽可能地把重庆及其周围地区的工厂特点是三线建设的工厂搞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些生产技术不复杂、适宜于农村加工的产品或半成品,可以扩散给农村、搞活城乡、工农的联合。联合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根据企业经济联系的不同情况,分别组织不同形式的公司、联合体和经济协作。有些通过组织行业协会的形式,来协调它们的经济活动。 在改组联合中,对已经组织起来的公司,要结合省属企业和部分中央企业下放,按照其合理的内在经济联系及特点,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调整和完善,使之真正有利于生产流通,提高经济效益。要尽快把市内各企业(包括军工)的铸锻、热处理、电镀、模具、机修等相同工艺部分,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把各单位附设的计算、计量、测试等生产科研服务机构以及一些生产服务设施,加以合理组织,实行社会化服务。 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允许企业在遵守国家计划规定和政策、法令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自销一部分产品,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正确行使对职工和干部的奖惩权等等。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相应调整上层建筑、搞好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主要是: 1.精简或合并经济专业管理部门,加强经济综合部门。包括:组建新的经委,统一组织工交生产和流通,专业局的职能,原则上逐步改由经委各处负责,在上级经济管理部门没有改革以前,对外保留局的牌子,中央各部委和省有关部门,应予以承认和支持;加强农委,负责搞好对郊区、各县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改进计委工作,加强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预测和经济信息工作,搞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综合平衡;将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改为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城乡建设规划,搞好城镇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 2.适应以重庆为依托的经济区的建立,要进一步加强商业、物资、交通、邮电、科技、教育等机构的建设,以逐步形成重庆地区的金融贸易中心、科技中心、经济信息中心,更好地为重庆及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3.加强经济协调和经济监督机构。加强财政、税务、银行、物价部门,并适当扩大其权力;建立健全统计、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法庭、经济监察等机构,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和经济监督的作用。 4.精简经济管理层次。改组后的各委、办、局,都是政府同级职能部门,当中不再增设层次,重叠机构一律撤销,业务相近的进行合并,非常设机构尽可能减少。使市的经济管理,逐步由过去的五层(市、委办、局、公司和厂),基本上改为三层或两层(市、公司、厂或市、大厂)。改变现行社会工作分口管理的办法,逐步实行由市级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和区、县政府直接管理。 5.搞好党政企的合理分工。全市各级党委,主要是抓好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在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不管理经济的具体事务。各级政府主要是通过计划、政策、法令和经济杠杆来指导和管理经济,非必要时不干预经济单位的内部事务;经济管理部门,主要是研究、制订行业发展规划、经济政策、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检查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计划的情况,做好统筹、协调、服务、监督工作,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应由企业自行组织和安排。 根据上述设想,市级党政机构的部、委、办、局、将由现有的七十六个,减为五十个左右,减少约三分之一。 四、组织领导与实施步骤 1.在重庆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批准以后,请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重庆,就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和协调,并制订改革的具体方案。 2.重庆市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市委和市政府具体领导。在市政府内设立体制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的日常工作。请国家体改委、省委和省政府给以经常的指导,中央各部委、省各有关部门给以有力的支持。 3.抓好思想动员,培训干部。试点方案确定后,要举办学习班,层层培训干部,学习中央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指示和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同时,要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宣传教育,使大家知道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努力完成生产建设任务,用实际行动来做好改革工作。 4.加快改革试点的步伐。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就要抓紧进行机构改革、企业改组联合、利改税、小型企业承包经营、企业下放、扩大行政区划、进一步搞好企业整顿、完善经济责任制等工作,争取在一九八四年全面推开。 |
回目录 秀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