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秀莎网 |
国务院同意《国家标准局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报告》,现转发 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贯彻执行。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对促进技术进步,实现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 标准反映了经济发达国家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已经普遍达到的先进 生产技术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也 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工作,现在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 了,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提 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扎扎实实地把这项 工作抓上去。 为了加快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提高 经济效益服务,现将有关情况和今后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 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标准化的作 用和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国外标准化工作发展异常迅速,其趋势有以 下三个特点: (一) 标准要求越来越广泛的统一性。 二十世纪初,各国着重发展专业标准,六十年代以来着重发展国 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目前有近百个国家建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 世界上建立了两大国际性的标准化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八十九 个国家参加)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有四十三个国家参加)。采用国际 标准已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直接采用和部分采 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比重,一般都占其国家标准的百分之六 十以上。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国际标准同发展中国家 的生产技术水平是适应的,建议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 (二) 标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九八一年有四千五百八十个标准,其中近五年 制订或修订的达二千二百一十个,占百分之四十八。国际电工委员会 一九八一年有一千七百五十二个标准,其中近五年制订或修订的达八 百个,占百分之四十五。各国国家标准的增长也很快,如日本和罗马 尼亚一九四九年只有一百多个标准,现在分别达到了七千八百个和一 万个。 (三) 标准化领域越来越广泛。 随着经济建设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标准化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不仅有工农业方面的标准,还有节约能源、工程建设、国防军工、交 通运输、文化教育、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标准;不仅有产品质量标准, 还有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包装、储运等标准;不仅有技术标准, 还有计划统计、人口普查、信息传递、文字编码、文献资料分类编码、 人类工效等管理标准。为使企业管理活动合理化、制度化,达到高质 量、高效率、低消耗、低成本的目的,各国正在大力推行企业标准化。 二、 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制订技术法规的基础,对发 展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提高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扩大对 外经济和技术交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一)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有了高水平的标准,才 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如造船钢板过去都靠进口,为了满足出口船的需 要,一九八○年我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生产出了造船钢板,质量得到 国际上权威船检机构的认可,目前产量达到了二十六万吨,每年可节 约外汇八千五百多万美元。 (二)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发展品种,组 织专业化生产的重要条件。如上海柴油机厂生产的135系列柴油机, 加强标准化工作以后,零部件通用化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品种 由四种基本型发展到四十马力至四百马力七十种变型产品。同时,推 动了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二倍,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 六,产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三)标准化可以促进合理地利用国家资源,节约能源,获得最佳 经济效果。如我国过去没有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缺乏水质要求和处 理措施,锅炉的水垢平均厚度达三至六毫米,每年要烧坏上千台锅 炉,浪费上千万吨燃料。一九七九年颁布了《低压锅炉水质》国家标 准。执行这一标准后,锅炉水垢减少到一至三毫米,一吨煤生产的蒸 汽从七吨增加到九吨,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全国中、小型低压锅炉每 年可节约煤四百多万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四)标准化是制订国家卫生安全法规的依据。卫生、安全、环境 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一九八一年低,我国制订食品卫 生国家标准六十个,为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提供了技术依据。 三、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建国以来至一九七八年二十年间总共制订、修订国家标准一千七 百多个。 一九七九年三月,我们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 “加强管理、切实整顿、打好基础、积极发展”的工作方针。紧紧围 绕国民经济调整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了消费品、节约能源、机电产 品和外贸产品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加快了标准的制订、修订进度, 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一年的三年中共制订和修订国家标准一千八百个, 相当于前二十年的总和。但是,我国标准化工作仍然十分落后,存在 的主要问题有: (一) 标准的数量少、水平低、构成不合理。 一九八一年底我国有国家标准三千五百个,部标准一万八千个和 一部分企业标准。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至少需要国家标准一万个左 右。我国国家标准不仅数量少,而且还有不少缺门,农业、能源、包 装等标准化刚开始铺开,卫生、安全、环境保护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刚刚起步。现行的国家标准和部标准大多数是引用苏联五、六十年代 的标准。初步估计,国家标准和部标准约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低于目 前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水平。标准的构成也不合理,基础标准只 有二百二十八个,仅占国家标准总数的百分之七点六,影响整个国家 标准的发展。工业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中,基础标准一般都占百分之 二十左右。 (二) 贯彻执行标准不力。 有关部门和企业由于贯彻执行标准所必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得不到 保证,致使目前还有20%多的标准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三) 标准化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不少部门至今还没有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地方标准化机构也不 健全。各部门研究和制订标准的归口单位只有三百多个,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只有二十八个。标准化机构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情报资料、 出版发行等工作系统也没有建立起来,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任务。 我国标准化工作所以长期落后,除了经济工作几经折腾的影响外, 还由于各级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摆不上议事日程; 现行的经济体制,割裂了经济工作的内在联系,制订一个统一的、水 平较高的国家标准,生产部门之间、生产和使用部门之间矛盾很多, 协调难度很大,影响了制订标准的速度;有些经济政策,不利于调动 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和严格执行标准的积极性。 四、 今后的主要工作 为了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标准化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技术 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重点抓好农业、节约能源和交 通运输标准化。原材料工业要抓好钢材、化工材料、非金属材料标准 化;机械工业要抓好高效省能设备和基础件、通用零部件标准化;电 子工业要抓好元器件标准化,以适应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扩大出口贸易等方面的需要。我们计划争取到一九八七年,国家标准 达到一万个左右,其中60%左右争取达到国际标准水平。要达到这 个目标,拟重点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通过逐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就能基本上了解当前国 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 我国现行标准进行对比,便于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并能够给企业 技术改造提供方向和目标;把国外的科技成果用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 按标准组织生产,才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为了 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我们准备进行以下工作: ⒈ 用两年时间,把现有的六千多个国际标准和我们当前急需的国外 先进标准,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翻译出来,进行分析对比和必要的验证, 作出全面采用的规划。 ⒉ 从明年开始,选择一批重点产品按国际标 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要走 在其它行业的前面。能源质量和耗能设备,船舶、机车、汽车和集装 箱等交通运输设备,出口产品、顶替进口的产品、引进国外技术或设 备生产的产品,以及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要尽先采用。 ⒊ 争取一九八五年前,基础标准、通用方法标准等基本上采用国际 标准。 ⒋ 从明年开始,对现行的国家标准中的一千九百个产品标准,对照 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全面整顿和修订,争取一九八五年前完 成。 ⒌ 用五年左右时间,把现有的一万八千个部标准,逐步过渡到国际 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要求;一部分上升为国家标准,一部分过渡为 专业标准(即一个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从一九八三年起 不再安排制订新的部标准计划。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还必须从原材料、配套产品、零部 件、元器件,到检测仪器设备和产品包装等标准,成龙配套地采用, 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有出口任务的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从国外 引进技术、设备的企业,要首先贯彻执行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暂不能执行的企业,经批准可以暂缓执行,但必须 采取措施,积极过渡,限期执行。 总之,要把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通过调整逐步建成与国际标准 水平相当、适合我国国情、技术先进的标准体系。力争在八十年代打 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九十年代通过全面地采用和贯彻国际标准或国 外先进标准,把经济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已经普遍采用 的技术,在我国基本普及。 为了保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采 取以下措施: ⒈ 要把采用和贯彻执行国际标准的工作纳入计划。所 需物质技术条件和各项经费,要分别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统筹安排,予以保证。各级计划和经济部门要吸收有关标准化人 员参与制订技术改造规划和计划。 ⒉ 要实行按质论价政策。凡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经过国家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部门检验,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物价部门应核实成本, 重新订价,保证企业获得合理的赢利;对不符合标准要求,但还有一 定使用价值的产品要实行惩罚价格。 对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设备、能源、 原材料供应和资金、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以优先照顾,以鼓励企业积 极采用国际标准,促进技术进步。 ⒊ 要充实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仪 器设备的生产要纳入国家计划,通用的、量大面广的检测仪器设备, 由机械、电子工业部门统一组织生产供应;一些专用的检测仪器设备, 由专业部门或专业部门同机械、电子工业部门共同组织生产供应;国 内急需而目前暂不能生产的检测仪器设备,各部门要列入技术措施, 有计划地进口一些,同时要组织国内仿制,逐步立足于国内。 建立测试验证基地。各部门要在充分利用专业研究所和大型骨干 企业现有力量的基础上进行。一般要以行业为单位建立一个比较完善 的基地,承担本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试验验证任务, 并同关键技术的攻关结合起来,为生产企业服务。各生产企业要充分 利用这些基地,不要搞重复建设。 ⒋ 要有计划地把国家标准馆、区域性标准情报资料中心和各部门、 各地方的标准情报资料所(馆、室)建设起来。要大力发展行业的标 准情报资料交流网和标准咨询服务部。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要引进 标准,引进的部门、企业不得垄断和封锁,并要将标准目录报主管部 门。 ⒌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积极组织标准化人员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或 请国际标准化有关组织来我国开会,交流国际标准化的工作情况和动 态,广泛收集标准情报和资料。各有关部门要在经费和条件上予以支 持。 (二) 围绕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要把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结合起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⒈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的建设。要继续本着“充分利用现有条 件,适当填平补齐”和“组织、协调、服务”的工作方针,尽快地在 全国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有权威的、有效率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网。着重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有关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产 品、荣获国家质量奖和使用“优”字标志的产品和群众关系密切的日 用品,逐步实行质量监督检验。 ⒉ 积极建立和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要选择具备条件的检验单位, 对节能产品、电子元器件、电工安全和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按国际 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逐步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提高我国产品在国内外 市场的信誉。 ⒊ 计量器具、药品、锅炉、船舶、食品卫生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 是国家法定的专业检验机构,它们和标准化部门的监督检验机构都应 有相对的独立性,进行第三方公证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分工负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搞好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部门、各地方研究执行。 |
回目录 秀莎网 |